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图书大全 > 比较文学系谱学

比较文学系谱学_图书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比较文学系谱学

ISBN: 9787303104475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0

页数: 249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在《比较文学系谱学》描述的系谱中,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偶发性的“文学比较”,为历史积淀期;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欧洲的“比较文学批评”,为学科先声期;第三个阶段由“比较文学批评”转换为“比较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学科化阶段。学科化阶段的比较文学渐次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法国学派的“国际文学交流史研究”即“文学史研究”,第二种形态是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以理论建构为主要宗旨的“文艺学”形态,第三种形态是中国的“跨文化诗学”。“跨文化诗学”这一形态超越了学派的畛域,摆脱了此前比较文学各学派中的历史性与审美性、文化视野与文本诗学的背离,将比较文学由一种西方的学术形态与话语方式,转换为一种东西方共有的话语方式与学术形态,使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此,《比较文学系谱学》建立起了一个比较文学学术理论系谱,并在这一系谱中对中国比较文学做了定性与定位,对系谱中的有关流派、代表人物、理论主张、著述成果等,做了独到的分析评论。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的、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已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教授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书3种。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华东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序(谢天振)
绪论
第一章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三、古代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第二章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
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
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
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
四、“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
一、历史哲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理论参照
二、文化人类学为比较文学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比较神话学是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最初形态
四、文化传播学派及比较故事学开传播研究之先路
第四章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
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
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
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
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
第五章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
一、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挑战及美国学派的崛起
二、美国学派的三重突破
三、艾田伯与法国学派的终结
四、苏联“比较文艺学”的独特立场
第六章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
一、近代日本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的借鉴
二、现代日本对法国、美国两学派理论方法的引入与消化
三、蒙、韩、印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及其特色
第七章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
一、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至中国
二、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三、分支学科的理论开拓及研究范式的形成
四、“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与特色
后记
关键词:比较文学 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