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图书大全 > 叙述的狂欢和审美的变异

叙述的狂欢和审美的变异_图书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叙述的狂欢和审美的变异

副标题: 叙事学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

ISBN: 9787508039992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 2006-5

页数: 276

定价: 20.00元

装帧: 简裝本

内容简介


本文以文化本土化和审美主体性为基本立场,运用比较叙事学的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分析西方现代叙事学和中国叙事传统的冲突与融合,通过解剖以马原、余华、莫言、苏童、格非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和美学属性,探讨中国文学面对全球化语境的对策和出路。

绪论:首先通过对叙事学中普遍抽象的人、叙述主体、技术主体等人学观念的分析,抓住叙事学的文化本质和文学价值观;其次,结合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实际情况,分析叙事学的人学观对先锋小说价值取向和叙述技术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认为在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与西方叙事学“错位的对接”背后,体现了中西文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的解放、思想解放背景下的不同选择。

第一章,动态地描述叙事学的中国接受语境和接受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西方话语霸权和民族话语缺失的深层原因,指出叙事学中国接受存在的以西化中、以中证西,忽视民族审美经验和文化传统,进行技术层面简单类比等文化态度和方法的误区,并以“中国的声音”为标题,对中国叙事学研究的状况和主要成果进行了必要的评述。

第二章,分析西方叙事学理论对马原叙事圈套的影响,从叙述人、叙述态度、叙述视角的角度,透析马原“叙事圈套”在突出叙述主体、实验西方小说叙述技术的同时,淡化了文学的审美主体和生命意识,忽视民族生活经验和叙事文学传统的致命弱点,肯定文学首先是生命美学,然后才是技术美学。

第三章,追溯人类时间体验产生,比较古今叙事文学、中西叙事文学的时间观念,提出故事时间、本文所指时间、本文的能指时间和阅读时间等共同构成叙事文学的时间系列,并与人类的普遍经验和个体情感体验相对应,形成叙事作品的叙述顺序。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当代先锋作家(特别是余华)的时间体验。

第四章,分析余华小说的叙述时间问题,提出余华小说的叙述时间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时期、九十年代初期和九十年代中期等三个阶段,呈现出两条相互联系的线索:叙述的快感——自我的复活——人物的声音;冷漠的时间——体验的时间——生命的时间,透视余华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向中国当代现实文化转变,从抽象的人性思考向现实的生命关怀的转变,揭示了余华从自我迷失到个体自我,再到回归文化自我的成长历程。

第五章,针对批评界关于莫言“民间写作”的评论,从叙事学语域理论的角度,通过对莫言小说中精英文化立场和民间文化立场、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西方话语与中国话语等关系的分析,提出莫言小说的伪民间话语场、伪民间叙述和伪民间立场的精神实质,质疑“民间写作”这一理论本身的必要性。

第六章,以中国叙事传统中诗意追求的思想基础和形式技法为基本依据,分析苏童小说细腻诗意的抒情笔调和传统特点的人名修辞与江南文化、中国叙事文化的关系,分析格非小说古典意象式叙事手法的运用和繁复细密的叙述笔调等,对中国叙事文化传统的继承,透视中国传统叙事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

结语,提出中国文学面对全球的语境,要以中国的独立身份、带着自己的文化个性,参与世界文学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此,必须坚持三个回归和三个抵抗:回归本土文化立场,抵抗西方话语霸权;回归文学审美主体,抵抗抽象叙述主体;回归人类生命意识,抵抗单纯技术表演。